吉林省長春市寬城區法院最近有一件新鮮事,該法院的執行法官首次在一起民事案件中運用了區塊鏈技術。使用區塊鏈技術可以對調解書及關鍵調解信息進行存證,并且能夠實現一鍵操作,自動對超過調解約定期限且未執行完畢的案件進行轉執行立案。這是全省法院區塊鏈技術的首次實踐,被應用于該起案件的審執銜接過程當中。
該民事案件是由章氏姐弟三人遺產繼承糾紛引起,經過長春市寬城區法院的調解后,最終達成調解協議。辦案法官將結案信息錄入審判系統時,也同時將調解協議的履行期限、生效日期都錄入進了該系統。由于調解協議沒有按照規定期限履行,調解書履行期限屆滿之后,系統第二天就通過12368司法熱線自動向章某發送提示短信,主動提醒章某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”的相關事宜。當章某收到短信之后,只需進入短信內提供的鏈接,就可以在網絡上直接申請執行立案,當身份驗證通過后,章某將能夠手動輸入履行義務數額,系統則依據法官上傳的調解書,自動生成執行請求,再經過章某簽名確認之后,執行案件就直接在網上立案成功了。當執行法官收案后,就可以立即制作執行裁定書、執行通知書,向被執行人和相關義務人送達,在和解工作之后,整起案件順利執結。
近期,為了能夠提升人民法院審判執行工作信息化的水平,省法院以司法鏈為支撐,在現有的區塊鏈建設基礎之上,積極地探索區塊鏈數據共享模式,通過對全省審判執行業務實際情況的梳理與調研,再從民事一審調解結案轉執行立案的業務場景出發,最終實現了自動審執銜接。不僅如此,省法院還將進一步擴大審執自動銜接的主體范圍,將從自然人擴展到法人、其他組織,通過信息化水平的全面升級,為我們提供更加高效、便捷的司法服務。
相信在未來以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的司法鏈智能合約,能夠為更多的雙方當事人、法院和其他商業活動參與方構建起一種高效的互信協作機制。